品易文章网品易文章网

结婚后一起养的宠物,成了家庭一员

    直到现在,我还记得那个周末下午,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地板上的样子。我和先生小陈窝在沙发里,刷着手机上的宠物领养信息——那是我们结婚后的第三个月,刚搬进这套小两居,总觉得家里少了点什么声音,少了点活气。

    “你看这只怎么样?”小陈把手机递过来。屏幕上,一只橘色的小奶猫正歪着头看镜头,眼睛像两颗圆溜溜的琥珀,一只耳朵缺了个小口,据说是流浪时和其他猫打架留下的。

    “就它吧。”我说。

    第二天,我们去接它回家。在救助人家里,它缩在角落的纸箱后面,只露出半个脑袋。我伸手想摸它,它往后缩了缩,但没跑开。

    “别怕,”我轻声说,“我们带你回家。”

    它好像听懂了,慢慢走出来,用脑袋蹭了蹭我的手指。那一刻,我突然有种奇妙的预感——我们的生活,真的要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我们给它取名“元宝”,既因为它橘色的毛色像金元宝,也暗含着我们那点朴素的小愿望——希望它给我们这个刚成立的小家带来好运。

    元宝刚来时特别胆小。头三天,它只肯待在沙发底下,只有我们睡了才悄悄出来吃东西。第四天晚上,我半夜醒来,发现它不知什么时候跳上了床,蜷在我脚边,睡得正香,小肚子一起一伏。我没敢动,怕惊醒它,就那么侧躺着看了好久。

    渐渐地,元宝开始把这个地方真正当成了家。它有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落——窗台那个铺着软垫的位置,阳光最好的时候总属于它;它爱上了玩瓶盖,一个矿泉水瓶盖能自娱自乐半小时;它还养成了奇怪的习惯,每次我们上厕所,它都要蹲在门口守着,仿佛在执行什么重要任务。

    小陈从一开始“不就是只猫嘛”的态度,慢慢变成了“真香”现场。我常看见这个一米八的大男人趴在地上,用逗猫棒陪元宝玩,嘴里还念叨着:“元宝真棒!跳得好高!”晚上看电视时,元宝会自然地跳到他腿上,找个舒服的姿势卧下,小陈就一手摸着猫,一手揽着我——那大概就是“家”最具体的模样。

    元宝一岁生日那天,我们特意买了猫蛋糕,插上小蜡烛,给它唱生日歌。它歪着头看我们,显然不明白我们在做什么,但对面前的鱼形蛋糕很感兴趣。吹灭蜡烛后(其实是我们帮它吹的),我们切了一小块给它,看它吃得满脸都是,相视而笑。那一刻,我突然很感动——这个毛茸茸的小生命,已经深深织进了我们的日常,成了这个家不可缺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去年冬天,我得了重感冒,发烧躺在床上。元宝一反常态地没有去它心爱的窗台,而是整天卧在我枕头边。我每次醒来,都能看见它关切的眼神。我起身喝水,它就跟在后面;我咳嗽,它会用脑袋蹭蹭我的手。小陈下班回来,看见这一幕,笑着说:“元宝比我还会照顾人。”

    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次,我和小陈为了一件小事吵架。具体为什么已经记不清了,只记得两人声音越来越大,我气得躲进卧室。正当我坐在床边生闷气时,元宝溜了进来。它看看我,转身又出去了。过了一会儿,它带着小陈进来了——它用脑袋顶着小陈的腿,把他往卧室里推。小陈本来还板着脸,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笑了。我们看着彼此,再看看脚边一脸“操碎了心”的元宝,气顿时消了大半。

    “看在元宝的面子上。”小陈说。

    我抱起元宝:“好,给元宝个面子。”

    就这样,一场争吵被这个小家伙化解了。后来我们开玩笑说,元宝是我们家的“和平大使”。

    现在,元宝来家已经三年了。它依然喜欢在清晨用带刺的小舌头舔我们的脸,叫我们起床;依然会在我们回家时蹲在门口,尾巴高高翘起;依然会把小玩具叼到我们脚边,示意我们陪它玩。而我和小陈,会在加班的夜晚互相发元宝的照片,附言“你儿子想你了”;会在逛超市时自然地走到宠物用品区,看看有没有元宝喜欢的新零食;会在计划旅行时首先考虑“元宝怎么办”。

    有时晚上,我看着元宝四仰八叉地睡在沙发上,肚皮随着呼吸轻轻起伏,小爪子偶尔抽动一下,大概是在做什么美梦吧。我会想起它刚来时的胆怯,对比现在的放松自在,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。

    它可能永远不知道,它对我们的意义有多大。不只是宠物,不只是陪伴,它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的见证者,是感情的粘合剂,是平淡日子里的柔软所在。透过它,我和小陈学会了共同承担责任,体会到了为人“父母”的牵挂,也更加理解了“家”的含义——那就是无论外面风雨多大,回到这个有彼此、有元宝的小窝,一切就都安稳了。

    窗外的阳光依然很好,元宝在它的专属位置上打着盹,偶尔动动耳朵。我和小陈坐在沙发上,看着它,相视而笑。这样的日子,真好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