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易文章网品易文章网

外贸业务员:跨越时差谈订单的那些日夜

    那会儿我刚入行,还是个愣头青。第一次知道什么叫“时差”,是凌晨两点,手机在枕头底下嗡嗡震个不停,像只讨命的鬼。我迷迷糊糊抓起来一看,屏幕亮得刺眼——一个陌生的国际长途。接起来,那头是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,自称是美国的采购商迈克。我这边夜深人静,连窗外路灯都昏昏欲睡;他那边,据说是阳光明媚的下午茶时间。

    就这么着,我的生物钟彻底乱了套。

    最狠的时候,我床头柜上摆着三个闹钟。一个定在北京时间早上八点,正常上班;一个定在晚上十一点,那是欧洲客户刚吃完早饭开始工作;还有一个在凌晨三点,专门伺候美洲那边的老板们。我那小小的出租屋,白天黑夜彻底颠倒。有时候凌晨四点跟巴西客户通完电话,躺下还没睡踏实,七点半的闹钟就响了——得爬起来处理国内的工厂事务。镜子里的自己,眼袋发青,胡子拉碴,活像个孤魂野鬼。

    记得有个德国客户,叫托马斯,严谨得可怕。我们为了一个五金配件的最小起订量,来回拉锯了半个月。他总是柏林时间早上八点半准时发来邮件,提出新问题——那是我这边的下午两点半。等我组织语言、核对数据、请示领导,把回复邮件发出去,差不多就下午五六点了。他那边已经是深夜,不会回复。等到第二天我上班,打开邮箱,准能看到他新的、更细致的要求。如此循环,像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。

    后来我学乖了,特意把跟托马斯的沟通调整到我的晚上九点以后——那是他的下午。我们终于能实时在线沟通了。就着速溶咖啡,我在电脑这边把报价单、规格书、质检报告一样样发过去;屏幕那头的他,不时发来简短的“稍等,我在计算”。寂静的深夜里,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传来的汽车驶过的声音。那一次,我们从产品厚度谈到镀锌工艺,从包装方式聊到船期,足足谈了四个小时。凌晨一点多,当托马斯终于发来“OK, let's proceed”时,我整个人瘫在椅子上,手脚都是麻的。

    不是所有客户都像托马斯这么“守规矩”。迪拜的阿里就是个夜猫子,他总喜欢在当地时间深夜——我这里的后半夜——发起视频通话。屏幕里的他精神抖擞,背景是奢华的办公室;我这边只能强打精神,把睡衣领子整理好,努力让眼神聚焦。有一次谈到关键处,我实在太困了,头不由自主地往下点,差点磕在键盘上。阿里在那边哈哈大笑:“我的朋友,看来时差是我们的共同敌人!”他这一笑,反倒让气氛轻松了不少。那单生意,就在我半梦半醒之间谈成了。

    最难忘的是跟进一个澳大利亚订单的那段日子。客户对包装有特殊要求,需要反复确认细节。澳洲时间比我们快两三个小时,他们下班时,我们还在下午。这就意味着,所有需要他们确认的紧急问题,我都得在下午四点前提出——然后等他们第二天早上上班后回复。可工厂那边等着确认才能投产,每天都在催。

    我被夹在中间,快被逼疯了。后来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——每天下午把问题清单整理好发过去,然后定好凌晨四点的闹钟。那时候澳洲是早上六七点,客户刚开始工作。我抱着笔记本电脑靠在床头,眯瞪一会儿就惊醒一次查看邮箱。收到回复后,立刻爬起来处理,赶在国内工厂上班前把指令发出去。这样连续折腾了快两周,订单终于顺利推进。最后确认所有细节的那个清晨,窗外刚好泛起鱼肚白。我合上电脑,走到窗前,看着安静的街道和渐渐亮起的天空,眼睛突然就湿了。说不清是委屈,是解脱,还是那么一点点骄傲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我的手机永远开着响铃,从不敢静音。洗澡时听到提示音,会湿着手抓过手机;年夜饭桌上,也可能突然放下筷子回复邮件。家人从最初的不理解——“什么工作非得深更半夜谈?”到后来的默默支持,我妈甚至学会了在我凌晨开会时,轻轻放一杯温牛奶在书房门口。

    时间长了,我练就了些“特异功能”。能根据客户IP地址瞬间换算出当地时间;能从一个“Hi”的发送时间,推断出对方是刚开始一天,还是加班到了深夜。我的通讯录里,标注的不是名字,而是“约翰美西”“琳娜意大利用餐慢别急催”“山本日语敬语模板”……

    说实话,累吗?真累。有一次重感冒发烧,还是硬撑着在凌晨两点和墨西哥客户开完了视频会议。关掉摄像头后,感觉自己像被抽空了,趴在桌子上半天起不来。可当第二天收到对方的确认邮件,看到那个期盼已久的“PO”,所有的疲惫又瞬间化成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。就像跑完了一场跨时区的马拉松,虽然浑身酸痛,但胸口的奖牌实实在在。

    如今,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晨昏颠倒的生活。甚至会在凌晨工作时,泡一杯茶,享受这份独特的宁静。我知道,在这个星球的另一端,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,为了订单、为了生意、为了生活,也在挑灯夜战。我们跨越的不仅是时区,更是文化、语言、习俗的差异。每一个深夜的邮件,每一次凌晨的通话,都是在搭建一座无形的桥梁。

    这根网线,连着我的生活,也连着地球另一端陌生人的生活。当订单最终敲定,货物装船启航,穿过大洋抵达彼岸——那种奇妙的感觉,足以抵消所有熬夜的艰辛。这大概就是我们外贸人的宿命和浪漫吧,在黑夜里等待黎明,在寂静中连接世界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