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家是王奶奶。敲了半天门,才听见里面窸窸窣窣的动静。门开了条缝,一双警惕的眼睛在门后打量我。我赶紧说明来意,掏出工作证。她这才把门打开。
屋子很暗,只有一扇小窗户对着窄巷。大白天也得开着灯。王奶奶七十多了,背驼得厉害,走路时扶着墙。她独居,儿子在南方打工,一年回来一次。
“奶奶,您最近有什么困难吗?”我问得有些生硬。
她摆摆手,“没啥,都挺好。”
气氛有点僵。我环顾四周,看见桌上放着药瓶,就顺势问:“您是在吃药吗?身体怎么样?”
这一问,像是打开了话匣子。她说自己有高血压,腿脚也不利索,最发愁的就是买菜。“超市远呐,走不动。菜市场的台阶又高,上次差点摔着。”她指着墙角那根磨得发亮的竹竿,“现在出门都得拄着它。”
我记下了:买菜难。但我知道,这不仅仅是买菜的问题。
第二次去,我特意选了上午。巷口遇见她正颤巍巍地提着塑料袋,里面装着两个西红柿、一把小青菜。我接过来,陪她慢慢走回家。
那天阳光很好,照进她昏暗的小屋。她的话多了起来,说起年轻时在纺织厂工作,说起老伴去世得早,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。现在儿子要接她去南方,她不肯。“这房子虽破,住了四十年了,街坊邻居都熟。去了那边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”
我突然明白了——她需要的不仅是有人帮忙买菜,更是有人听她说说话。
从那以后,我每周都会抽空去坐坐,有时带点新鲜蔬菜,有时什么都不带,就是陪她说说话。她教我认她养在窗台上的几盆花,告诉我哪盆茉莉最香,哪盆月季开花最久。
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住在巷尾的李师傅。他以前是机械厂的技工,下岗后靠修自行车维生。第一次去他家,他正蹲在院子里修一辆生锈的自行车,满手油污。
知道我的来意后,他头也不抬:“我没困难,能养活自己。”
他的倔强写在脸上。但我注意到,他那间小平房漏雨,墙角有水渍,墙皮都剥落了。
“李师傅,您这屋顶该修修了。”
“没事,下雨时拿盆接一下就行。”
后来从邻居那儿得知,他妻子卧病在床多年,医药费花光了积蓄。妻子走后,他就一个人守着这间破屋子,不肯接受帮助,觉得那是施舍。
我改变策略,不再提“困难”“需求”这些词,而是常去他修车摊前坐坐,买瓶水给他。熟了之后,他偶尔会说起从前在厂里的风光,说起他修过的那些机器,眼睛里会有光。
有一天暴雨,我担心他房子漏雨,赶过去看。果然,屋里摆了三四个盆接水,滴滴答答响成一片。他正手忙脚乱地挪动盆的位置。
我二话不说,卷起裤腿帮他。等雨稍小,我联系了维修队。这次他没有拒绝,只是默默递给我一杯热茶。
屋顶修好后,他主动找到我:“小张,我知道你们要统计困难户。我确实有个困难——这条巷子太黑了,晚上老人孩子走路不安全。我能帮忙装几盏灯,线路我会接。”
就这样,李师傅成了社区志愿者。他用废旧材料做了十盏太阳能灯,安装在巷子的关键位置。夜幕降临时,那些温暖的灯光亮起,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。
还有住在二楼的刘姐,她丈夫因病去世,独自带着上初中的女儿。她白天在超市收银,晚上接些缝纫活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但她从不诉苦,总是笑呵呵的。
直到有一次,她女儿悄悄告诉我:“妈妈每天晚上都哭,我听见的。”
我找了个下午去刘姐家,她正在缝补一件旧衣服。聊着聊着,她说起女儿想学画画,但买不起颜料和画纸。“孩子有天赋,老师夸她画得好。可我……”她低下头,手里的针线停住了。
那一刻,我看见一个母亲深深的无力感。
后来,我们链接了辖区内的美术培训机构,为有天赋的贫困家庭孩子争取到免费学习名额。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刘姐时,她哭了,然后又笑了,反复说着“谢谢”。
现在每次路过,她女儿都会兴奋地给我看新画的画。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里,有阳光,有花朵,有希望。
走访得越多,我越明白:每扇门的背后,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。有孤独,有坚韧,有无奈,也有不灭的希望。
张大爷听力不好,我学会了凑在他耳边大声说话;赵阿姨腿脚不便,我记住了帮她去邮局取汇款的时间;小区里没有活动场所,我们争取到了一块空地,现在老人们可以在那里下棋、晒太阳了。
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,却是居民们生活中的大事。
有一次,连续走访了几户特别困难的家庭后,我心情沉重地回到办公室。同事问:“怎么样?”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。说困难吗?确实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说感动吗?也是真的,在那些看似困顿的生活里,我看到了人性最朴素的光辉——王奶奶总要把儿子寄来的糖果分给我吃,李师傅免费为邻居修理小家电,刘姐做了好吃的总会给楼下的独居老人送一碗。
这份工作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“社区”——它不是地图上的一个区域,不是花名册上的一串名字,而是这些有温度、有故事的人,以及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现在,我依然每天穿行在这些小巷里。居民们见到我,会热情地打招呼:“小张,来啦!”“进屋喝口水吧!”我知道,我不再是一个外来者,我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而他们,也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遇见。每一次敲门,每一次倾听,每一次力所能及的帮助,都让我更加确信——再微小的光也能照亮角落,再平凡的温暖也能汇聚成河。这条走访的路,我会一直走下去,因为路的尽头,是万家灯火,是人间烟火,是我们共同的生活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品易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107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9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2)
3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0)
4他种的绿萝,我剪了枝阅读 (90)
5扫码领洗发水,收到后是小瓶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