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易文章网品易文章网

买二手衣服起球拒退

    这事儿过去有段时间了,可每次打开衣柜,看见那件叠得整整齐齐却再也不想穿的毛衣,心里头还是堵得慌。我不是个爱计较的人,可这次买二手衣服的经历,真像根小刺,扎在肉里,不碰不疼,一碰就隐隐地难受。

    那是去年秋天的事儿了。天刚有点凉意,我想着该添件厚实点的毛衣。刷手机的时候,在一个挺有名的二手平台,一眼就相中了它。米白色的,粗线麻花款,看起来软软糯糯的,照片上挂着,背景干净,光线也好。卖家是个姑娘,主页看着挺清爽,信用分也是极好的。她在描述里写着:“自穿毛衣,仅洗过一两次,几乎全新,因风格不合闲置。” 底下还有几句,我印象特别深,她说:“羊毛混纺,质感超好,不起球,保暖性棒。”

    我当时心里还嘀咕了一下,不起球?羊毛混纺的,穿久了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吧?但看她说得那么肯定,信用又好,心想可能这料子确实不错。聊了几句,姑娘回复得也挺快,语气挺好,再次跟我保证说:“姐姐你放心,我穿了几次,真的没起球,质量很好的。” 价格比新的便宜差不多一半,我犹豫了一会儿,看着那温柔的颜色,还是点了“立即购买”。

    等待快递的那几天,心里还有点小期待。拿到手,打开包装,衣服确实叠得整整齐齐,闻着有股淡淡的洗衣液香味,看起来也确实不像旧衣服。我用手摸了摸,手感还行,没有想象中那么软,但想着也许是洗过的缘故。当时光顾着看有没有污渍、破洞这些明显瑕疵了,翻来覆去,表面看着挺光洁,也就确认收货了,还给人家打了个好评。

    头一回穿出门,是跟朋友周末喝咖啡。坐下来没半小时,朋友就碰了碰我胳膊,小声说:“哎,你这毛衣,这儿好像有点起球了?” 我低头一看,左边胳膊肘那里,果然已经磨出了一层细密的小毛球,灰扑扑的,在米白色的底子上特别扎眼。我当时脸上就有点挂不住,讪讪地说:“哦,可能……可能坐的时候蹭到了。”

    回到家,我赶紧脱下来,凑到灯底下仔细看。这一看,心就凉了半截。何止是胳膊肘啊,腋下、侧腰这些容易摩擦的地方,都已经浮起了一层毛球,用手一捋,能明显感觉到那种粗糙的颗粒感。我找出卖家那“不起球”的保证,对着这实实在在的毛球,心里头那股火“噌”地就上来了。

    我立刻去找那个卖家姑娘。我把起球的地方拍了清清楚楚的照片和视频发过去,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些,我说:“你好,这件毛衣我今天第一次穿,就发现多处起球了,跟您描述的不太符合。”

    消息发出去,等了挺久。那边回过来一句:“不会啊,我穿的时候好好的。”

    我心里那股火又往上冒了点,压着性子回:“可我确实是第一次穿,现在情况就是这样,照片视频您也看到了。这起球程度,不像是‘几乎全新’的状态。”

    她又回:“二手衣服嘛,多少会有点痕迹的。穿的时候注意点就好了,别摩擦到。”

    这话就有点让人不舒服了。我说:“穿衣吃饭,正常坐卧,难免摩擦。关键是您描述里明确说了‘不起球’,我才买的。如果早知道这样,我可能就不会考虑了。”

    接下来,她的回复就开始有点变味了。她说:“那你买之前怎么不问清楚呢?现在穿过了来找我。”

    我说:“您描述里写得很清楚,我认为这就是承诺。而且我只是正常穿着,并没有不当使用。”

    一来二去,她干脆不认账了,话里话外意思是我太挑剔,不懂二手衣物的特性,甚至暗示是我自己穿的时候不爱惜才造成的。我看着屏幕上那些冷冰冰的文字,想起她之前信誓旦旦的“不起球”,突然觉得特别没意思,也特别委屈。

    我那股拧劲儿也上来了,申请了平台介入。我把所有的聊天记录,她承诺“不起球”的截图,还有我拍的各个角度的毛球照片,全都上传了。那几天,一有空就打开手机看看处理进度,心里憋着一口气,倒不是完全为了那点钱,就是觉得,怎么能这样呢?白纸黑字说的话,怎么能转眼就不认呢?

    平台客服后来也联系了我们双方。过程拖了几天,反反复复。卖家那边始终坚持她发货时是好的,是我穿坏的。最后,平台给出了处理意见,说是“商品存在描述不符”,支持我的退款申请,但需要我承担寄回去的运费。

    看到这个结果,我长长地吁了口气,却没有一点赢了的感觉。我把毛衣仔仔细细地包好,按照地址寄了回去。寄出去的那一刻,心里空落落的。

    后来,我时不时会想起这事儿。你说我错信了人吗?也许。那个卖家姑娘,她可能一开始就知道这毛衣爱起球,只是为了快点出手;也可能她真的没太注意,觉得那点毛球不算什么。但无论如何,“不起球”那三个字,就像个明确的保证,把我引了过去。发现真相后,那种被欺骗的感觉,远比那件毛衣本身更让人难受。

    那件米白色的毛衣,我终究是退掉了。可它好像又没完全从我的生活里离开。它教会我,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交易里,那些美好的描述和图片背后,可能藏着一些经不起细看和摩擦的真相。它让我以后在点击“购买”按钮前,会多问几句,会多看几眼评价,甚至会对“完美”的描述多存一份小心。

    现在,那件毛衣的位置,还空在我的衣柜里。我没再买新的来填补它。有时候觉得,空着也挺好,它能提醒我,有些期待,落空了就是落空了;有些信任,一旦起了“毛球”,就很难再抚平了。我现在逛二手平台,看到那些号称“全新”、“几乎全新”、“绝不起球”的衣服,手都会停顿一下,然后下意识地划走。那次的经历,像给我心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。

    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吧,用一次不那么愉快的经历,换来一份更谨慎的心态。只是偶尔,在秋风乍起的傍晚,我还会想起照片里那件米白色毛衣温柔的样子,心里头,泛起一丝淡淡的、说不清是遗憾还是什么的滋味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