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不在房间里,书桌上摊开着一本深蓝色的笔记本。我认得这本本子,是他用攒的零花钱买的,平时都锁在抽屉里。风从窗户吹进来,纸页轻轻翻动,我看见了那行字:
“今天数学又考砸了,不敢告诉爸妈。”
我的手指停在半空中。心里有个声音在说:快合上,这是孩子的隐私。可是另一个声音在说:看看吧,他最近确实不太对劲。
我就这样站在书桌前,像个小偷。
翻过几页,都是些学校里的琐事——和同桌闹别扭,食堂的鸡腿越来越小,体育课踢进了乌龙球。字里行间透着独属于十三岁男孩的别扭和认真。直到我看见那段关于我的记录:
“妈妈今天又加班到很晚。我给她热了牛奶,她喝的时候一直在看手机。其实我想告诉她,我们班篮球赛赢了。”
记忆像被突然点亮——那天我确实很晚才回家,桌上放着杯温牛奶。儿子坐在沙发上假装看电视,其实在等我。我当时太累了,随便问了几句作业,就让他去睡了。
原来他等了那么久,是想告诉我他赢了比赛。
继续往下翻,更多被我忽略的细节浮现出来:
“妈妈说周末带我去科技馆,可是她又忘了。没关系,她工作太忙了。”
“今天我摔了一跤,膝盖破了。妈妈说男孩子要坚强,其实我只是想让她抱抱我。”
每一行字都像一根细小的针,扎在心上最柔软的地方。这个每天在我面前嘻嘻哈哈的男孩,把所有的委屈和期待都藏在了这本日记里。
最让我难受的是这一段:
“妈妈好像更喜欢我考满分的样子。下次一定要更努力。”
我从来不知道,我的期望在他心里变成了这么大的压力。
脚步声从走廊传来。我慌忙合上日记本,尽量让它保持原样。儿子推门进来:“妈,我作业写完了。”
“真棒。”我的声音有点发抖,“最近在学校开心吗?”
他愣了一下,似乎奇怪我为什么会这么问:“挺好的啊。”还是那副没心没肺的样子。
如果不是偶然看到日记,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,他所谓的“挺好的”背后,藏着这么多心事。
那天晚上,我失眠了。想起他刚学会走路时,摔倒了会张开手臂要我抱;上小学第一天,非要我在他课本扉页画个小太阳;三年级被选为升旗手,提前一个星期就兴奋地睡不着觉。
从什么时候开始,他不再什么都跟我说了?
也许是从我总说“妈妈在忙,等一下”开始;是从我更关心分数而不是他开不开心开始;是从我渐渐把他的懂事当成理所当然开始。
后来几天,我试着改变。
他说话时,我把手机放到一边,认真看着他的眼睛。周末我真的带他去了科技馆,他兴奋地给我讲解航天知识,我才发现他早就不是那个只会玩积木的小孩子了。
但我始终没有提起日记的事。那是他的秘密花园,我无意中闯入过一次,不能再有第二次。
直到上周,他主动跟我说:“妈,我这次数学没考好。”
要是以前,我肯定会问为什么、错在哪里、下次能不能考好。但这次我说:“没关系,一次考试而已。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很大?”
他的眼睛突然亮了,然后慢慢红了:“我怕你失望。”
那一刻,我明白我们之间那堵看不见的墙开始松动了。我抱住他——像他小时候摔跤时那样,像他在日记里偷偷期待的那样。
“不管你考多少分,妈妈都爱你。”
他靠在我肩上,十三岁的男孩已经快和我一样高了,但这个拥抱迟到了太久。
现在,那本深蓝色日记还躺在他的抽屉里。我再也没有翻开过,因为不需要了。他开始愿意和我分享心事——虽然不多,但已经是进步。
昨天晚上,他临睡前突然说:“妈,其实我知道你看了我的日记。”
我愣住了。
他笑了:“那天本子摆放的位置和之前不一样。不过,”他顿了顿,“谢谢你后来做的改变。”
原来他什么都知道。原来他给了我改过的机会。
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父母,哪怕被忽视,被误解,他们依然在日记里、在心里,给我们留了无数次机会。而我们做父母的,总是明白得太晚。
好在,一切都还来得及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品易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107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9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2)
3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0)
4他种的绿萝,我剪了枝阅读 (90)
5扫码领洗发水,收到后是小瓶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