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这个时候,我还在按部就班地上班。那天下午,办公室里静悄悄的,只有键盘敲击声。我无意中刷到一个短视频——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,用最简单的镜头记录他种的多肉植物。没有华丽的特效,没有夸张的表演,就是安静地讲述每盆多肉的来历。短短两分钟,我竟然看哭了。
那天晚上,我失眠了。翻来覆去地想,我是不是也能用这种方式留下点什么?不是为了红,就是想试试看,自己能不能也创造出这样打动人心的东西。
第一次打开剪辑软件时,我连怎么导入视频都不会。更别提写脚本了——对我来说,那应该是专业编剧才懂的东西。但我寻思着,总得有个大概的计划吧,要不拍起来不就乱套了?
我的第一个脚本,现在想起来都脸红。那是拍我家阳台上的茉莉花,我写了整整三页纸。从茉莉的科属分类写到养护要点,活脱脱一篇植物学论文。拍摄时,我严格按照脚本念,结果两分钟的视频,我NG了二十多次。成品出来,妻子看了半天,委婉地说:“有点像我们单位的技术培训视频。”
那段时间,我拍了几十个视频,播放量最高的一次是56个。评论区最热闹的一条是:“博主讲得很认真,就是有点催眠。”
挫败感是有的。但我这个年纪的人有个好处——脸皮厚。失败了就失败了呗,又不丢人。我开始认真研究那些受欢迎的短视频,不是泛泛地看,而是拿个本子记下来:这个视频为什么开头吸引人?那个转场是怎么设计的?情感共鸣点出现在第几秒?
慢慢地,我发现了问题所在。我太想把所有知识都塞进去了,却忘了观众想看的是故事,是情感,是那个能触动内心的瞬间。
转变发生在一个周末的早晨。妻子在厨房煎蛋,阳光正好照在她身上,锅里的油滋滋作响,蛋清慢慢变成白色。那个画面特别温暖,我随手拍了下来。那天我没写脚本,就在视频里简单说了说这是我们的日常,说了说二十年来,她每天早上都是这样为我准备早餐。
没想到,这个随手拍的视频火了。上千条评论里,很多人说想起了自己的妈妈,或者感慨平凡生活的美好。一条“这就是爱情的样子”的评论,获得了最多的点赞。
那一刻,我恍然大悟——打动人的从来不是技巧,而是真实的生活。
从那天起,我的脚本写法完全变了。我不再罗列知识点,而是开始记录生活中的小瞬间:父亲修理老物件时专注的神情,母亲包饺子时手上的皱纹,楼下保安大叔每天对进出车辆的认真记录……这些成了我脚本的核心。
我的脚本本也变得不一样了。左边一栏写画面内容,右边一栏写对应的情感点。比如:
“镜头慢慢推近母亲和面的手”对应的是“岁月在手上留下的痕迹”;
“特写面团在盆里旋转”对应的是“记忆中妈妈的味道”。
我开始懂得,每一个镜头都要有它的情感任务。
现在,我的短视频有了一批固定的观众。最让我感动的是,有个年轻人留言说,看了我拍的关于父亲的视频后,专门回家陪爸爸喝了顿酒。这种通过创作连接起陌生人情感的感觉,比我获得多少点赞都让人满足。
回看这一年多的路,从最初那个写“植物学论文”脚本的新手,到现在能捕捉生活细微之处的创作者,我最大的体会是:学习新东西,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,但关键是要找到那个让自己心动的“为什么”。
45岁开始学写脚本,我反而觉得是种优势。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,我更懂得哪些瞬间值得被记录,哪些情感能够引起共鸣。年轻人可能更擅长炫酷的技巧,而我们这个年纪的人,更懂得生活的质地。
如果你也想尝试写脚本,不管你是25岁还是45岁,我的建议很简单:放下对完美的执着,先开始写,哪怕写得再烂。在一次次尝试中,你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。最重要的是,要相信你生命中那些独特的经历和感悟,正是它们构成了你脚本中最动人的部分。
现在的我,依然每天带着小本子,随时记录打动我的瞬间。这些看似平凡的碎片,经过脚本的组织,变成了一个个完整的故事。它们让我明白,创作的本质不是炫技,而是真诚地分享——分享那些让我们哭、让我们笑、让我们感到自己真实活着的时刻。
这条路我会继续走下去。不是因为想成为网红,而是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,我重新发现了生活的美好,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品易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107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9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2)
3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0)
4他种的绿萝,我剪了枝阅读 (90)
5扫码领洗发水,收到后是小瓶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