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易文章网品易文章网

应届生 “简历优化” 付款后服务缩水

    那会儿我正忙着找工作,天天盯着招聘网站,眼睛都快看花了。宿舍里堆着一沓打印出来的简历,每一份都被我用红笔改得密密麻麻。说真的,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写的简历就像一碗白米饭——能填饱肚子,但实在引不起别人的食欲。

    就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,朋友圈里刷到了一家简历优化机构的广告。他们的广告语特别打动人:“让你的简历会说话”、“资深HR亲自操刀”、“精准匹配岗位需求”。页面上还放着几个成功案例,有学长去了大厂,有学姐进了外企,薪资都翻了一番。我心动了——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?

    客服小张特别热情,给我发来长长的服务介绍。他说他们不是简单改改格式,而是“深度挖掘个人亮点”、“重构职业叙事逻辑”。最吸引我的是,他承诺会有“五年以上经验的资深HR”一对一服务,反复修改直到满意。虽然价格不菲——整整八百块,相当于我半个月的生活费——但想到这可能改变我的职业生涯,我还是咬咬牙付了款。

    付款后的第一天,我兴奋地填完了他们发来的信息采集表。我写得特别认真,连大一时参加的志愿者活动、帮老师做的小项目都写了进去,生怕漏掉什么亮点。表格提交后,我美滋滋地想,这下有专业人士帮我梳理了。

    可是等啊等,三天过去了,一点动静都没有。我忍不住去问小张,他回复说:“亲,老师正在深度分析您的材料,请耐心等待哦。”这一等又是两天。

    终于,在付款后的第五天,我收到了第一版修改稿。点开文件的那一刻,我的心凉了半截——这真的值八百块吗?

    格式确实漂亮了,用了那种专业的模板,字体间距都恰到好处。可是内容呢?他们基本上就是把我的原话复制粘贴,然后换个更花哨的说法。我写“负责会议记录”,他们改成“完成会议纪要整理与归档”;我写“协助部门日常工作”,他们改成“支持团队基础运营”。这哪是什么“深度挖掘”?分明就是同义词替换游戏。

    最让我失望的是关于实习经历的部分。我在电商公司实习时,其实做了不少事情——参与过促销活动的策划,还自己分析过用户数据。我原本指望专业人士能帮我把这些经历写得更有分量,可他们只是简单写了一句“参与电商平台运营工作”。这就像把一盘精心准备的食材随便炒了炒,什么调味都没加。

    我硬着头皮提出修改意见,列出了七八条具体的想法。这次回复倒是快,第二天就发回来了。可打开一看,他们基本就是把我提的建议原封不动地抄了上去,完全没有做任何延伸和深化。我说能不能把数据分析的经历写具体些,他们就加了一句“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”,仅此而已。

    来回改了三次,每次都是这样不痛不痒的调整。我开始怀疑,所谓的“资深HR”到底存不存在?也许就是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,照着模板在改简历?

    让我彻底死心的是最后一次沟通。我小心翼翼地问:“老师,您觉得我这段校园经历,应该重点突出哪些能力呢?”等了半天,对方回复:“这个需要您自己思考哦,我们只负责文字优化。”

    那一刻,我真的特别难过。不是说好要“深度挖掘个人亮点”吗?不是说好要“重构职业叙事逻辑”吗?我期待的是一位能指引我的导师,结果遇到的却是个只会调整格式的文员。

    后来我无意中在知乎上看到有人爆料,说这些简历优化机构很多都是套路——先用华丽的广告词吸引你,付款后就随便找个兼职大学生应付了事。反正简历这种东西,改好改坏很难量化,大部分人吃了亏也只好自认倒霉。

    最后,我还是自己动手重写了简历。我静下心来,认真回忆每一段经历,思考自己到底做了什么、学到了什么、有什么可以量化的成果。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,但至少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、有温度的。

    说来也讽刺,后来让我拿到offer的,正是我自己写的那份简历。面试官说,他喜欢里面那些具体的细节和真实的思考,虽然语言朴素,但能看出我是个踏实做事的人。

    这件事过去大半年了,现在想想,那八百块钱花得真不值。但它教会我一个道理:在求职这条路上,真的没有那么多捷径可走。那些承诺帮你“包装”的人,往往给不了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。你的经历、你的思考、你的成长,终究还是要靠自己来梳理和表达。

    也许这就是毕业给我的第一课吧——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承诺让你“一夜蜕变”的神话,真正的成长,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。虽然学费贵了点,但这个道理,我算是记住了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