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易文章网品易文章网

曾经的后进生,如今是行业标杆

    还记得那时候,每次考试发榜,我的名字总是挂在倒数那几行。班主任找我谈话,手指轻轻敲着成绩单:“你啊,就是不用心。”窗外梧桐树叶沙沙响,像在附和。

    高二那年期中考试,我物理只考了38分。卷子发下来时,同桌瞥见那个鲜红的分数,赶紧把目光移开。那一刻,我心里有什么东西碎了——不是难过,是突然意识到,我好像已经习惯了这种羞耻。

    改变来得偶然。那个周末,我在旧书摊翻到一本破旧的《电子基础》,被里面一张电路图吸引——那些线条像有了生命,在我眼前组成奇妙的世界。摊主看我喜欢,摆摆手说:“拿去吧,放我这也没人看。”

    就是这本泛黄的书,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。

    我把它藏在课本下面,老师讲课时就在下面偷偷看。第一次,我发现学习原来可以这么有趣——不是为了分数,而是纯粹想知道下一个知识点。晚上宿舍熄灯后,我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到凌晨,电池用完了一节又一节。

    但现实很快给我泼了冷水。第一次尝试组装简易电路,我把元件烧坏了,满屋子焦糊味。邻居家学电子的哥哥路过听见动静,进来看了看,笑着说:“你这样接,不短路才怪。”他没有嘲笑我,而是搬来凳子,一点一点教我认元件、看电路图。那个下午,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摊开的图纸上,我第一次觉得,那些曾经天书般的符号,原来都有自己的故事。

    高三最后半年,当同学们都在备战高考时,我却在废旧市场淘零件,用攒下的早饭钱买万用表。班主任摇摇头:“你这是不务正业。”父母更是忧心忡忡——一个连物理都不及格的学生,搞这些能有什么出息?

    但我停不下来。那种感觉就像在黑夜里摸索了很久,终于看见一丝光亮。失败成了家常便饭:电路板焊了又拆,元件烧坏了一个又一个,有次还差点引发小火灾。可每次解决一个小问题,那种喜悦都比考试及格强烈百倍。

    高考后,我进了一所很普通的专科学校,学电子工程。这在当时看来不是什么好选择,但对我来说,却是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。

    大学三年,我泡在实验室的时间比在宿舍还多。帮同学修耳机、收音机,后来发展到修手机。不是为赚钱,就是单纯享受那种“让坏掉的东西重新工作”的成就感。渐渐地,我在校园里有了点小名气,大家都叫我“维修小哥”。

    毕业时,很多同学去了大企业,我选择了一家刚起步的智能家居公司。面试那天,技术总监看着我简历上普通的学校,眉头微皱。但当我把大学期间改装的一个智能开关递给他时,他仔细看了很久:“这个电路设计很巧妙,你怎么想到的?”

    从最基础的调试员做起,我比谁都拼。别人下班了,我还在生产线研究设备;周末别人休息,我在图书馆查最新的行业资料。有老师傅看不下去:“这么拼命干什么?公司又不是你的。”我笑笑没说话——只有我知道,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工作,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。

    转机出现在工作第三年。公司接了个大项目,要在传统家电上实现智能控制。团队攻关两个月,卡在一个信号干扰问题上。那天加班到深夜,我看着测试仪上跳动的波形,突然想起大学时改装旧收音机的经历——当时为了解决类似问题,我尝试了七种不同的屏蔽方案。

    凌晨三点,我把一个改良方案发到项目群。第二天早上,总监第一个给我打电话:“你那个方案,怎么想到的?”

    项目成功后,我负责的模块获得了客户特别表扬。年底,我成了公司最年轻的项目组长。宣布任命时,曾经觉得我“太拼命”的老师傅拍拍我肩膀:“后生可畏啊。”

    如今,十年过去了。我们的产品走进了千万家庭,我带领的团队获得了行业创新大奖。去年回母校演讲,看着台下年轻的面孔,我仿佛看见了当年那个在旧书摊前驻足的自己。

    “我曾经是个后进生,”我开口说,“不是那种假装谦虚的后进生,是真正的、考试总不及格的后进生。”

    会场很安静,能听见空调运转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但我很感谢那段日子,它让我很早就习惯了失败。后来做研发,遇到难题时,我总想起那个考38分的下午——最坏也不过如此,还有什么好怕的呢?”

    会后有个男生来找我,眼神里带着熟悉的迷茫:“老师,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。”

    我看着他,就像看着当年的自己。“去找一件能让你忘记时间的事,不用管它有没有用,不用管别人怎么说。只要你做这件事时,心里是亮的,就够了。”

    离校时,我又去了那个旧书摊。摊主已经换成年轻人,但那个角落还在。我在那里站了很久,想起那个改变我命运的下午。

    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。有人早早绽放,有人需要更长的生长期。重要的是,在那些不被看重的日子里,你能否听见内心微弱却坚定的声音——它告诉你,纵使全世界都说你不行,你也要相信,总有一片天地,是为你准备的。

    就像那本差点被当成废纸卖掉的书,在懂的人眼里,它就是无价之宝。而曾经的后进生,终有一天,也能成为别人的光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