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前我在单位做行政工作,每天对着文件报表。儿子在外地工作,老伴走了三年,家里静得能听见钟摆声。去年生日那天,我一个人对着蛋糕发呆,手机响了——是儿子发来的视频。他和他媳妇在屏幕里唱生日歌,背景是他们生活的城市。看着看着眼泪就下来了,突然冒出个念头:要是能把这些片段好好整理,该多好啊。
就是这个简单的愿望,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刚开始真是闹了不少笑话。儿子说“下个剪辑软件”,我连在哪里下载都不知道。好不容易找到官网,看着“专业版”“家庭版”一头雾水,最后选了个免费的。打开软件那一刻更懵了——满屏的图标,像飞机驾驶舱。
但我没着急。跟自己说:一天学一点,总能弄明白。
最先学会的是导入视频。把手机里存的那些零零碎碎都导进去,有孙子学走路的视频,有老家院子的月季开花,还有去年全家团聚的片段。看着它们在软件里排成一行,心里突然有了底。
然后是最简单的剪切。一开始总切不好,要么切得太急,把想留的切掉了;要么手抖,画面跳来跳去。练了差不多两个星期,终于能稳稳地把多余的部分去掉了。记得第一次成功剪出一个完整片段时,我高兴得像个孩子,特意去楼下买了斤排骨庆祝。
学添加转场效果时,我沉迷了很久。每个效果都试一遍,淡入淡出、划像、擦除……给孙子学走路的视频加了“立方体旋转”,结果老伴看了说头晕,只好又改回最简单的淡入淡出。慢慢明白了,效果不是越多越好,合适才重要。
文字和音乐是让视频活起来的关键。第一次加字幕,我把字设得很大,颜色选了大红,结果字幕把画面都挡住了。现在知道了,小小的白字,加个阴影,放在画面下方最合适。配音乐更是走了弯路——有次给温馨的家庭视频配了首摇滚乐,儿子看了直笑:“妈,您这配的是热血励志片吧?”
最难忘的是学调色。为了还原老家月季的真实颜色,我整整调了一个下午。老伴生前最爱那丛月季,我总觉得手机拍出来的颜色不对。一点点调饱和度、对比度、色温,调到眼睛都花了。但当屏幕上终于出现记忆中的那种红色时,我愣了很久,仿佛又看见老伴在花丛前修剪枝叶的背影。
就这样,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地啃,一个技巧一个技巧地练。从最简单的手机随拍,到后来能加上字幕、音乐、转场,再到能调色、做简单的特效。每学会一点新东西,就觉得自己又年轻了一点。
上个月,我把这些年积攒的视频素材整理出来,做了一支十五分钟的家庭纪录片。从我和老伴年轻时的照片,到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,再到孙子的出生和成长,最后是现在的生活片段。我选了老伴最爱的那首《最浪漫的事》做背景音乐,在结尾处打上一行字:“时光会走远,影像能长存。”
儿子看完后打来电话,声音哽咽:“妈,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。”那一刻,我在电话这头泪流满面。
现在,剪辑成了我生活里最快乐的事。邻居王老师听说我会剪辑,还让我帮他们舞蹈队剪演出视频。虽然速度慢,但大家都夸我细心、有耐心。
如果你问我,五十五岁学剪辑难吗?说实话,难。记忆力不如年轻人,手指没那么灵活,一个新功能要反复练习才能记住。但正因为慢,反而能静下心来琢磨每个细节;正因为不再年轻,更懂得珍惜每个值得记录的瞬间。
最近我在学关键帧动画,想给孙子做个会动的生日贺卡。学得很慢,有时一下午只能做几秒钟。但当我看见画面里的卡通小熊慢慢举起祝福牌,那种喜悦,是年轻时急着赶路从未体会过的。
人生下半场,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叫“慢就是快”。不着急和年轻人比技术,不追求炫酷的效果,只是用心记录平凡生活里的光。剪辑让我知道,只要开始,永远不晚;只要用心,每个年纪都能活出滋味。
这台普通的笔记本电脑,成了我的时光机。而五十五岁这一年,不是我走向衰老的开始,反而成了我重新认识世界、重新学习如何生活的起点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品易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107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9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3)
3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0)
4他种的绿萝,我剪了枝阅读 (90)
5扫码领洗发水,收到后是小瓶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