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半年前,我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,拿着不错的薪水,住在亮堂的公寓里。直到公司突然裁员,我成了其中一员。最初的一个月,我信心满满地投简历、面试,以为凭着自己的工作经验,很快就能找到新工作。可现实给了我一记重拳——要么石沉大海,要么面试后了无音讯。
积蓄像流水一样消失。我不得不从公寓搬出来,在五环外租了这个每月500元的地下室。房间里除了一张床、一个旧桌子,再也放不下别的。卫生间是公用的,洗澡要走到巷子口的公共浴室,一次五块钱。
最难熬的是夜里。隔壁住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,每天凌晨回来,开门的声音总会把我惊醒。然后我就再也睡不着了,盯着天花板上渗水留下的污渍发呆。有时候会想起在老家的父母,他们以为女儿在北京过得很好,每次打电话来,我都强装欢笑,说一切都好。
转折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早晨。我像往常一样去网吧投简历,路过菜市场时,看见一个卖煎饼的大妈手忙脚乱——她的收款码被风吹走了,身上又没带零钱,急得满头大汗。我帮她在手机上重新申请了收款码,又用自己的热点帮她下载打印。为了感谢我,大妈非要送我一个煎饼。
“姑娘,你是做什么的?”大妈一边摊煎饼一边问。
我苦笑着告诉她,我刚失业,正在找工作。
“你会用这些智能手机的东西?”大妈眼睛一亮,“能不能教教我?现在好多顾客都用手机付钱,我老是搞不明白。”
就在那个瞬间,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。我注意到菜市场里很多摊主都不太会用智能手机,不是收款码出了问题,就是不会用外卖平台接单。他们需要帮助。
接下来的一个星期,我每天都在菜市场转悠,和摊主们聊天,了解他们的困难。卖菜的刘姐说,她女儿给她买了智能手机,但她只会接电话;修鞋的王师傅抱怨,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带现金了,他因此丢了不少生意。
我决定做点什么。我设计了一张简单的传单:“教您用手机——让生意更好做”。收费标准很便宜:学一个小时只要20块钱。
第一天,我在菜市场门口站了整整三个小时,没有一个人来问。摊主们投来好奇的目光,但没人愿意尝试。第二天依然如此。到第三天,我都准备放弃了,卖煎饼的张大妈拉着凳子坐了过来:“姑娘,你先教教我吧,我正好休息一会儿。”
就从张大妈开始,事情出现了转机。她学会后,兴奋地告诉其他摊主:“这姑娘教得可明白了!我现在都会用微信发朋友圈了,昨天还有老顾客看到朋友圈来买煎饼呢!”
口碑就这样慢慢传开了。来找我学习的人越来越多,从最开始的教用收款码,扩展到教他们在美团、饿了么上开店,教他们用抖音拍短视频宣传自己的摊位。两个月后,我的课程已经排满了。
但新的问题来了——我一个人根本教不过来。有一天,我给一个卖水果的年轻小伙上课,他学得特别快,还主动帮我指导其他摊主。这给了我启发:为什么不培训一些学得好的摊主,让他们去教别人呢?
我挑选了五个学习能力强、又热心肠的摊主,给他们做了系统的培训,让他们成为“社区数字辅导员”。每带来一个新学员,他们可以获得10元提成。这个模式运行得出奇地好,第一个月,我们的团队就服务了超过200个摊主。
随着团队扩大,我开始思考更系统的商业模式。我编写了针对不同年龄段、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教材,设计了从基础到进阶的课程体系。半年后,我们注册了自己的小公司,租了一间不大的办公室。
记得拿到营业执照那天,我特意去原来住的那个地下室看了看。站在那条熟悉的巷子口,我几乎认不出来了——曾经阴暗潮湿的巷子现在干净明亮,很多摊位都挂着我设计的二维码牌子,摊主们看见我,纷纷热情地打招呼。
“李老师来啦!”卖菜的刘姐嗓门最大,“多亏了你,我女儿现在都夸我比她还会用手机呢!”
三年后的今天,我们的公司已经从教老年人用手机,扩展到为传统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。团队有20多人,办公地点也从那个小办公室搬到了写字楼。上周,我们刚完成了一轮融资,投资方说最看重的就是我们脚踏实地服务普通人的理念。
回望这段历程,我常常想起那个在地下室流泪的夜晚。生活就是这样吧,它把你摔到谷底,不是为了让你永远趴着,而是让你看清脚下的路,然后一步一步往上走。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,如今都成了我最珍贵的财富。现在的我依然会遇到困难,但不再害怕——因为我知道,黑暗中总会有光,只要你愿意睁开眼睛去寻找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品易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107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9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3)
3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0)
4他种的绿萝,我剪了枝阅读 (90)
5扫码领洗发水,收到后是小瓶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