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我做销售的第三个月,业绩栏像秋天的温度计,持续走低。最惨的一天,我拜访了九个客户,被拒绝了九次。最后一位做服装批发的老板娘甚至没让我说完开场白:“小伙子,你已经是这周第四个卖软件的了。”
晚上回到租的小房间,我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客户信息,感觉每个名字都在嘲笑我。九十九个潜在客户,成交了一个,还是朋友照顾生意。剩下的九十八个,用各种方式告诉我“不需要”——有的客气地说“考虑考虑”,有的直接挂电话,还有个大爷很认真地问:“你们这个软件,能帮我孙子算算术吗?”
最打击我的是去见一位餐饮连锁店的老板。我准备了整整一周,摸清了他们所有分店的位置、客流情况,甚至自己花钱去吃了五次,写了一份十几页的需求分析。
老板看了五分钟,把材料轻轻推回来。
“小张,你说得都对,”他说,“但我们去年刚上了系统,二十多万投进去,现在拆了换你们的?”
我愣在那里,所有准备好的说辞都卡在喉咙里。是啊,我光想着我的产品多好,却连人家最基本的情况都没问。
那天晚上,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把九十八次拒绝一条条列出来。看着那张长长的清单,突然发现了一些规律——四十二个客户说“价格太高”,三十一个说“现在不需要”,剩下的有说“不信任新品牌”,有说“操作太复杂”。
原来,拒绝不是随机发生的,它们在告诉我问题出在哪里。
第二天,我做了三件事。
第一件,我把产品说明书锁进抽屉。过去我总是一上来就滔滔不绝地讲功能,现在想想,就像相亲一见面就报身份证号码,除了把人吓跑没什么用。
第二件,我找了个空本子,封面写上“客户为什么说不”。
第三件,我约了公司业绩最好的李姐喝咖啡。
李姐听我倒完苦水,笑了:“你是在卖东西,还是在帮客户解决问题?”
“当然是解决问题啊。”
“那你怎么知道他们有什么问题?”
我愣住了。
“听着,”李姐说,“下次见客户,前十分钟别掏资料。就问三个问题:您现在最头疼什么?试过什么办法?效果怎么样?”
我半信半疑地试了。第一个客户是做建材的,我照李姐说的问。结果他吐槽了半小时库存管理多麻烦——电脑上用老系统,手工还要记一本账,经常对不上。
“王总,我们系统有个一键盘库功能,就是专门解决这个的。”我这才打开平板,“您看,扫码枪扫一下,数据实时同步,月底不用对账了。”
他眼睛亮了:“这个好!怎么不早说?”
原来,客户不关心你的产品有多少功能,只关心其中能解决他问题的那个。
我的“客户为什么说不”本子渐渐丰富起来。除了工作记录,我还开始研究每个行业的特点——原来服装店最怕压货,餐厅最担心翻台率低,工厂最头疼生产线停工。我开始带着解决方案去见客户,而不是产品说明书。
另一个重大发现是关于“价格太高”的。过去客户一说贵,我就本能地开始解释成本、说价值,效果很差。后来我学会了一句神奇的话:“您觉得和什么比显得贵呢?”
有个客户说:“比XX品牌贵了百分之三十。”
我点点头:“确实,他们的基础版比较便宜。不过他们远程维护要额外收费,而我们包含三年免费上门服务。您计算一下维护成本,其实我们的总成本更低。”
他想了想:“这倒也是。”
原来,“太贵了”往往不是终点,而是谈判的起点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个做文具批发的老先生。我第一次去,他正蹲在地上理货,听我说明来意,头也不抬:“不需要,我用本子记账二十年了,挺好。”
我没放弃,每个月都去坐坐,帮他搬搬货,聊聊天。知道他孙子考上了大学,知道他老伴腰不好。有次他随口说了句最近错了好几单账,我花周末时间帮他做了个简单的对账表格,教他用。
三个月后,他突然问:“你那个软件,能防止记错账吗?”
“专门有这个功能,”我打开演示版,“您看,输入数量自动算总价,低于库存会提醒,不会记错了。”
他戴上老花镜看了很久:“那就上一套吧。我不是信你们软件,是信你这个人。”
那一刻我明白,有时候客户买的不是产品,是对你的信任。
现在,我的业绩稳定在公司前几。偶尔还是会遇到拒绝,但我不再害怕——每一次拒绝都在告诉我,哪里可以做得更好。我把那本“客户为什么说不”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,新来的同事问我是什么,我说是“销售员的武功秘籍”。
其实哪有什么秘籍,不过是被拒绝多了,终于学会了倾听。那些说“不”的客户,才是最好的老师。他们用拒绝告诉我:慢一点,用心一点,先理解别人,再推销自己。
就像便利店阿姨后来告诉我的:“看你现在走路都带风了。记住啊,不管卖什么,先把自己推销出去。”
我想,这大概就是销售的全部秘密——真诚地帮助别人解决问题,顺便,把东西卖出去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品易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107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9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2)
3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0)
4他种的绿萝,我剪了枝阅读 (90)
5扫码领洗发水,收到后是小瓶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