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我大学三年级,虽然已经学了快十年英语,考试能考高分,却连最简单的对话都进行不下去。每次需要说英语,喉咙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住,准备好的句子全在脑子里打转,就是说不出口。
转折点出现在那个秋天的下午。学校有个国际文化交流活动,我负责接待一位英国来的访问学者。带着他在校园里转的时候,我指着一栋建筑想说“这是我们的图书馆”,结果一紧张说成了“This is our toilet.” 那位绅士风度的教授愣了一下,然后很认真地说:“That’s a very clean toilet.” 那一刻,我恨不得真的钻进厕所里再也不出来。
回宿舍后,我做了个决定——必须改变。在网上搜了很多方法,最后选择了两条路:找专业外教系统学习,同时每天雷打不动地自己练习。
第一堂外教课至今记忆犹新。我选了个菲律宾老师,因为他们更了解亚洲学生的学习痛点。Maria老师很有耐心,但我还是紧张得把“I like reading”说成了“I like eating”,把“I’m 21 years old”说成了“I’m 21 years old dog”。她不但没笑我,反而用很慢的语速说:“Don’t worry, it’s okay to make mistakes. That’s how we learn.”
慢慢地,我从每周两节课增加到四节。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——英国的David特别注重发音,一个“th”音能让我练习几十遍;美国的Sarah喜欢聊生活,从电影聊到美食;澳大利亚的Jack说话带着特有的慵懒调调,刚开始我完全听不懂,后来才发现那是极好的听力训练。
除了上课,我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每日练习计划。每天早上六点半,宿舍楼刚苏醒,我就爬到天台开始晨读。从最简单的对话开始,一遍遍地重复,直到嘴巴能自动把句子说出来。我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总想在心里翻译,再说出来,这个习惯必须改掉。
最疯狂的是“自言自语”练习。走路时在心里用英语描述看到的一切:“A girl in red is walking her dog.” 吃饭时想:“The rice is a bit cold today.” 甚至做梦都在说英语。有次室友半夜摇醒我:“你一直在说梦话,还是英语的!”
这样坚持了三个月后,变化开始出现了。和外教上课时,我不再需要事先写好稿子,能够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。虽然还是会犯错,但不再害怕犯错。Maria老师说:“你的进步就像看着一朵花慢慢开放。”
但真正的考验在半年后才到来。公司面试中,面试官突然切换到英语模式。要是以前,我肯定懵了。但那天,我很自然地开始介绍自己的项目和想法。虽然语法不完美,用词不高级,但我把想说的都说清楚了。面试结束,那位外籍总监说:“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.” 那一刻,鼻子突然一酸。
现在,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和国外客户沟通。上周刚主持完一个跨国视频会议,虽然还是会紧张,但已经能够清晰地表达观点,甚至还能开个小玩笑。会后,新来的实习生羡慕地问我:“你的英语怎么说得这么流利?”我笑了笑,想起那个把图书馆说成厕所的自己。
其实方法真的很简单——找对引路人,然后每一天都不放弃。外教就像登山时的向导,告诉你哪里好走,哪里容易摔跤;而每天的练习就是一步一步往上爬。山很高,路很长,但只要不停下,总会到达想去的那个地方。
有时候,我还会去当初学习的那个平台,听一听最早的录音。从结结巴巴到流畅自如,那些录音像刻度一样记录着每一个进步的时刻。最珍贵的是,我保存着第一节课的录音,偶尔听听,提醒自己:敢开口,就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如果你也在学习英语口语,我想告诉你:别怕出丑,别怕犯错。每个流利说英语的人,都经历过把“图书馆”说成“厕所”的尴尬时刻。重要的是,你愿不愿意在尴尬之后,继续拿起话筒,说出下一个句子。
这条路,我走了整整两年。七百多个清晨的朗读,四百多节外教课,无数个自言自语的日子。现在回头看,最感谢的不是现在能流利说英语的自己,而是那个明明很害怕,却依然选择继续开口的、曾经的自己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品易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107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9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3)
3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0)
4他种的绿萝,我剪了枝阅读 (90)
5扫码领洗发水,收到后是小瓶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