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易文章网品易文章网

参与跨境电商清关费用高

    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接触跨境电商时的兴奋劲儿。那会儿听说国外的化妆品、保健品质量好价格又实惠,我就琢磨着开个小店,专门帮人代购这些好东西。刚开始那两个月,每天盯着电脑屏幕找货源、回复客户咨询,眼睛都熬红了,但心里那个美啊——订单量噌噌往上涨,眼看着就要实现月入过万的小目标了。

    可好景不长,第一个大单就给我上了狠狠一课。那是去年三月份,一位老客户一次性订了二十瓶新西兰的麦卢卡蜂蜜、三十盒日本的酵素,还有十几件韩国护肤品。我乐呵呵地把货打包好,填了报关单,心想这单做完能赚不少。谁知道三天后,海关那边来了电话,说我的包裹被扣了。

    “清关费用需要补缴,”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语气平静,“具体金额会短信发您。”

    我点开短信一看,差点没背过气——光这一单的清关费就要两千八百多!我赶紧掰着手指头算:蜂蜜的关税15%,增值税13%;护肤品更狠,光消费税就20%多了,再加上什么检验检疫费、代理报关费、仓储费...林林总总加起来,我这单不仅白干了,还得倒贴五百多块。

    那晚我坐在堆满打包材料的客厅里,看着那个被退回的包裹,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。老公下班回来,看我愁眉苦脸的样儿,还开玩笑说:“哟,我们的大老板今天怎么蔫了?”我把手机递给他看,他瞅了一眼那个数字,笑容立马僵住了:“我的天,这比咱们一个月物业费还贵啊!”

    打那以后,我就跟清关费用杠上了。为了省点钱,我试过各种办法。最开始是找便宜的清关公司,有一家报价特别低,说能帮我“合理避税”。结果呢?货在海关卡了整整一个月,最后不仅正常交了税,还多付了八百块的滞港费。那段时间,每天都有客户催单,我只能硬着头皮解释,有好几个老客户等不及直接退款了。

    后来我又试着把大包裹拆成小包裹,心想这样是不是能按个人物品清关,税率低点。结果更惨——同一个收件人同一时间收到多个海外包裹,直接被海关判定为商业行为,所有包裹统统按贸易货物征税。那个月我光清关就花了将近六千块,相当于两个月的生活费打了水漂。

    最让我心疼的是去年圣诞节前的那批货。我进了一批法国的圣诞限量版化妆品,准备趁着节日赚一笔。谁知道赶上年底海关严查,化妆品需要额外做成分检测。光是那个检测报告就花了两千,等报告出来已经过了圣诞旺季。最后只能七折处理,算上清关费用,亏了三千多。看着那些精美的礼盒堆在储藏室里,我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。

    有一次,我跟一个同样做跨境电商的姐妹诉苦,她苦笑着说:“咱们这就是在给海关打工啊。”她给我算了一笔账:一单2000元的商品,物流费200元,平台抽成100元,清关费用经常要300500元,再除去进货成本,真正到手的可能就200来块。“要是赶上商品被抽检,那检验费更是没谱,”她叹了口气,“上个月我一批保健品被抽到,检测费比货值还高,我直接让海关销毁了,亏得血本无归。”

    说实话,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了。特别是看到那些做国内电商的朋友,他们根本不用操心这些。有个做服装的朋友听说我光清关就能花掉利润的一半,眼睛瞪得老大:“啥?送个货还要交这么多钱?我以为就跟寄快递一样呢!”

    但你说怪海关吗?其实也不怪。后来我专门去海关大厅咨询过,那位工作人员很耐心地给我解释:“跨境电商的税率已经比一般贸易优惠很多了,但该走的程序一步都不能少。化妆品、保健品这些涉及安全卫生的商品,检验检疫更是严格,这都是为了消费者的安全着想。”

    他说的在理,可对我们这些小卖家来说,这些费用真是压得人喘不过气。后来我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:比如提前了解哪些商品税率高,尽量避开;找靠谱的清关公司长期合作能打折;大宗货物走保税仓能省点钱...但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,该交的钱一分也少不了。

    现在我的小店还在勉强维持,但再也不敢接大单了。每次看到有客户想批量订购,我都得先小心翼翼地算一遍清关成本,然后报出一个比市场价高不少的价格。结果可想而知,大部分客户都被吓跑了。

    前几天打包的时候,我不小心把一张清关费用的单据混进了包裹里。客户收到后特别惊讶地问我:“你们还要交这么多钱啊?”我苦笑着回了一句:“是啊,这都是看不见的成本。”

    有时候深夜对账,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清关费用清单,我就会想起刚开始做跨境电商时的豪情壮志。现在虽然还没放弃,但那份热情早就被各种费用磨得所剩无几了。真希望有一天,我们这些小卖家能轻松一点,不用再为这些高昂的清关费用发愁。不过在那之前,我还得继续跟海关、税单、检验报告打交道——这就是我们跨境电商人的日常啊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品易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